罗甸县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走进罗甸 » 历史沿革

走进罗甸

历史沿革

罗甸,战国时期属大夜郎国。秦时属象郡。汉属牂牁郡谈指县。三国时属蜀汉益州。隋属牂牁郡州隶属宾化县。唐属庄州乐安县。宋属罗甸国,后改称罗蕃(博)。元为罗蕃(博)首府。明称罗斛哨,属广西右江道泗城州。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改为罗斛厅,隶属贵阳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置罗斛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罗甸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贵州省划分为十一个行政督察区,罗甸县属第二行政督查区,督察专员公署设在独山县。1951年3月23日罗甸县和平解放,属独山专区。1951年12月改属贵阳专区。1952年12月贵阳专区改称贵定专区,专署由贵筑县迁至贵定县。1954年1月设罗甸布依族自治区。1955年12月改称罗甸布依族自治县。1956年8月建立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划归黔南自治州。根据民族自治州所属县不再冠以相同的民族自治县名的规定,罗甸布依族自治县改称罗甸县。此后,罗甸县一直属黔南州。1958年12月贵州省撤并一部分县,黔南州撤销平塘县,将平塘县的通州、克度、西关3个区(公社)划入罗甸县。1961年8月恢复平塘县,由平塘划入的3个区(公社)又回归平塘县。1991年11月撤区、并乡、建镇前,全县有6个区和一个区级镇,49个乡和1个乡级镇,271个行政村1770个村民组,3个居委会和11个居民小组。撤区、并乡、建镇后,全县设19个乡和7个乡级镇,27l个行政村,1769个村民小组,3个居委会和11个居民小组。2014年初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县辖斛兴街道、龙坪镇、边阳镇、沫阳镇、罗悃镇、茂井镇、逢亭镇、木引镇、红水河镇、凤亭乡共8镇1乡1街道,177个村和15个社区居委会。2024年,全县辖斛兴街道、龙坪镇、边阳镇、沫阳镇、罗悃镇、茂井镇、逢亭镇、木引镇、红水河镇、凤亭乡共8镇1乡1街道,186个村(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