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罗悃镇:“四个聚焦”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我们负责投入资金参与入股养牛,按照每头牛18000元的标准作为合作社入股费用,每头牛按保底分红1000元,享受40%利润分红,今年我家分红了5400元。”近日,罗甸县罗悃镇响水村群众谢世文高兴地说。

聚焦助民增收抓产业,共谋繁荣发展“新路子”。

2021年,罗悃镇响水村利用项目衔接资金20万元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5万元,改建响水村合作社肉牛养殖场,实现村集体经济和群众增收“双丰收”。

为有效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罗悃镇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依托企业技术支撑、精细化管理、专业化运营、销售保障,找到了产业发展联村、产业拓展联企、产业效益联户的“新路子”。2023年来,全镇盘活闲置资源养殖肉牛500余头、肉鸡养殖16万羽、生猪养殖2.5万头,种植蜂糖李9000余亩、脐橙3000余亩、火龙果2000余亩,各族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

聚焦文化认同抓交融,共育民族团结进步“繁荣花”。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4月2日晚,罗悃镇纳闹村锣鼓喧天,500余名各族群众欢聚一堂开展“传承文化讲文明 移风易俗树新风”系列活动,合唱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拉开了活动序幕,歌舞节目《布依迎客歌》《阳光罗甸欢迎你》和乐器演奏《江南春早》等精彩纷呈,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很高兴村里举办这个活动,我们在活动中欣赏了很多优秀的民族歌舞,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增进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罗悃镇纳闹村村民罗世莲开心地说。

罗悃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石榴籽”志愿服务队、“拉温文艺队”、党员服务队等深入村寨开展“巾帼建功新时代·跟党奋进新征程”“双语宣讲凝心聚力 民族团结共新章”等活动,举办了“姑妈回娘家”、春节篮球联赛、“初夏粽飘香·欢乐庆端午”“情满中秋·与你同乐”等活动10场次,通过活动增进交流,拉近距离,凝聚共识,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自豪感,“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更加深入人心。

聚焦移风易俗抓引导,共谱文明新风“和谐曲”。

“我们通过采取‘积分兑换’的方式,群众集中打扫卫生可以积攒积分,每季度组织开展积分评比并兑换生活用品,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都不断提高,环境卫生也肉眼可见变好了。”罗悃镇河西村驻村工作队长廖芝伟说道。

“小积分”焕发乡风文明建设“强动力”,共同引领“美乡村、讲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罗悃镇推行“积分制+乡村建设”管理模式,将移风易俗、孝老爱亲、团结友爱、乡村建设等内容纳入积分范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村规民约的内容,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兑换积分、宣传宣讲等活动,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生产习惯,养成新习惯、形成新风尚,推动家风、村风、民风全面提升,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今年以来,开展积分兑换40余次,兑换商品金额达6000余元,兑换户数450余户,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

聚焦基层治理抓管理,共筑安全稳定“防护网”。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党的民族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

“我们充分发挥寨老、离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群众基础好、号召力强的优势,大家合力抓好民族事务治理、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整治等工作,今年以来,有效解决陈年积怨和矛盾纠纷7件,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问题不上交。”罗悃镇响水村村支书龙建政说。

罗悃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广“114”工作法,发挥“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铁三角”作用,健全镇村网格三级联动体系,落实“一网统管”,完成网格内惠民政策落实、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调解、问题收集上报等工作,切实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镇妥善调处矛盾纠纷93起,以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夯实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罗悃镇全镇总人口26427人,有汉、布依、苗、壮等民族,其中布依族人口占总人口93%。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四个聚焦”为抓手,进一步丰富拓展“斛城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的内涵,有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