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甸县始终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定“穷县也能办大教育”的信心决心,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调整中小学校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六抓六到位”举措,全县学校布局逐渐呈现合理有序、健康蓬勃的发展势态。
一、抓顶层设计,组织领导到位
按照“学前就近入学,小学向乡镇社区集中,初中向县城和边阳集中,保留必要教学点”的思路,坚持“三个强化”,抓顶层设计,有序推进集中办学。一是强化组织保障。科学制定《罗甸县“十四五”校点规划布局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组长,协调解决中小学布局调整各项工作,形成“教育主导、部门协作、乡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用地保障。将县域学校规划布局和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预留足够教育用地,实行储备管理制度,满足各级各类教育办学需求。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强化统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教育资源优化工作所需经费。“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12.56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07所,校舍面积38.22万平方米,边阳中学、边阳二小、罗甸五小、罗甸四幼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全县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极大增强了县域教育保障服务能力。
二、抓联动配合,服务措施到位
校点布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涉及部门、乡镇,制定撤并工作方案,多措并举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一是加强撤并宣传。加强部门、乡镇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村‘两委’+网格员+联户长”作用,组成宣传工作组,深入学校及周边村寨,广泛征集学校师生、学生家长、当地群众的意见及建议,全面讲清实施校点布局调整,推进集中办学的优势,争取群众理解支持。二是严格财产审核。完善健全校点撤并交接工作机制,对撤并学校财务财产进行全面清理和准确登记,严格审核学校经费使用情况,确保“审核一所、撤并一所”,做到财产清理登记不隐瞒遗漏,经费收支审核实事求是,所有移交手续规范齐全。三是全程跟踪管理。实行教师包保责任制和学生整班移交制,确保撤并学生全部移交到校。接收学校为并入学生做好服务,满足撤并学生寄宿需求,落实各类资助政策,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十三五”以来,全县撤并学校59所,其中小学19所、教学点33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撤并学生3800余人。
罗甸二中入驻板庚校区动员会
三、抓统筹调配,资源补充到位
教育局统筹管理撤并学校教师,根据接收学校学生人数科学评估各学科教师缺口情况,优先安排撤并教师分流到接收学校,动态增加调整学校编制,满足正常教学需求。教育局按照“物随人走”原则,优先将撤并学校的教学设备、实验仪器、图书设备等资源交给接收学校使用,富余的调剂至其他学校。实行集中办学后,农村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实现优势资源共享。学校因地制宜创新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发展新格局。教师师资力量和队伍结构得到补充改善,教学上开全开足所有科目,教研活动有声有色,逐渐开阔学生视野,知识更加扎实,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学校开展书法课后服务
四、抓挖潜扩容,学位供给到位
县委、县政府进一步科学布局调整,推进集中办学工作,加大县城区及边阳镇学位供给,投入2918万元相继统筹增建了罗甸民中云干校区、沫阳校区,罗甸二中板庚校区,边阳二中栗木校区及罗沙校区。增建的五个校区,为县城区及边阳镇区提供了3000余个初中学位,有效解决学位不足问题。加强分校区管理,为每个校区配足配齐行政管理人员及教师,5个分校区共选派中层以上干部24人,教师185人,确保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达到中心校区水平。实行“一校多区”办学以来,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逐步形成了办学规模化、管理规范化、教育优质化的办学新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
罗甸二中师生到达板庚校区
五、抓资源整合,校舍盘活到位
按照教育闲置资产优先用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则,充分利用综合条件好的闲置校舍,按照“一校多区”“退中进小,退小进幼”思路,优先将撤并的校舍交由当地小学、幼儿园使用,补充小学、幼儿园办学资源,提高闲置校舍使用率。“十三五”以来,闲置校舍改建为学校9所,其中4所改建为罗甸民中、罗甸二中、边阳二中的分校区。加大闲置资产处置力度,及时将闲置校舍划转到平台公司、村“两委”进行合理统筹使用。2022年,全县盘活闲置校舍5所,其中沫阳镇第二小学改建为制鞋厂,铺设设备60余套,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届时可解决8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问题,每月工资达3000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1万元以上。
罗甸二中师生入驻板庚校区
六、抓服务保障,教育管理到位
三校分区办学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从解决学生衣食住行等方面着手,全力为学生学习、生活保驾护航。教育、交通、市监、公安等部门加强协调配合,与客运公司签订合同,采取“政府协调、家长付费”方式,解决学生每周往返问题。2022年以来,协调客运车辆接送学生231车次,运送学生达11200余人次。分校区全部实行寄宿制管理,学校统一配备床单、被褥等床上用品,保障热水供应,学生在校住得安心。将分区学校纳入营养改善计划,食堂每天配送菜品,确保学生每天吃到新鲜营养食品,学生吃得放心。深入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开设劳动教育实践课,多形式开展体艺 活动,夯实“五育并举”教育,针对学生在校寄宿可能出现的不适应心理,加大心理辅导力度,为每个分校区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确保学生过得开心,解决家长后顾之忧。
学校开展篮球课后服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