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红水河镇:兜底保障提升“民生温度” 社会服务增加“幸福厚度”

罗甸县红水河镇:兜底保障提升“民生温度” 社会服务增加“幸福厚度”

发布时间: 字体:

今年以来,罗甸县红水河镇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社会关切与群众期盼,在基本民生保障兜底、基本社会服务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等多方面奋力开拓、笃定前行,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兜住兜牢民生底线,以务实举措与不懈努力书写有温度、有力度的民生答卷。

构建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强化困难群众兜底帮扶。一是有效落实社会救助政策,夯实民生保障根基。印发《红水河镇2024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全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依托贵州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和信息平台,做好“入户排查+及时受理”,定期对监测对象、重病人员、高费用患者、重灾家庭、重残人员等低收入人口开展核查,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今年以来,全镇监测对象纳入民政兜底保障384人,发放养老金(高龄补贴)277.84万元、低保金404.3187万元、特困救助金133.4082万元、事实无人抚养补助29.43万元,实现应发尽发、应补尽补。二是全面落实儿童福利,助力儿童权益守护。构建“政府主导、站所联动、家庭参与、社会协同”责任机制,全力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监测摸排和统计分析工作,建设4个儿童之家,镇村70名“爱心妈妈”与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会组织等累计开展主题班会72次、专题讲座36场,观看警示教育片36次,发放宣传资料900余份,覆盖学生人数达953人次;张贴宣传标语30条,发放宣传册500多份,提升儿童法律意识。三是悉心呵护特殊群体,传递社会温暖力量。全面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残疾人到期换证、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扶持残疾人创业等工作,今年以来,为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234人涉及资金21.909万元;为残疾人新办证17人、到期换证42人;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惠及残疾人16户涉及资金5.6万元;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4人;扶持残疾人创业户2户,扶持资金共计0.6万元。

红水河镇2024年城乡低保年度核查会

完善基本社会服务供给,回应民众多元生活诉求。一是全面落实特困供养政策。全镇目前特困供养人员共138人,其中集中供养109人,分散供养29人,2024年度累计发放金额142.7904万元。二是全面开展排查动员。动员特困人员7人入住养老机构,确保特困对象日常生活有人照料、生病有人看护,增强特困对象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同时,联合医院、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自理能力摸底评估,经评估全镇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全自理119人,全护理1人,半自理2人,截至12月全护理与半自理护理补贴累计发放金额3.97万元。三是压实探访责任。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施行“三对一”包保走访探视,同时督促网格员履行好每月探视走访任务,督促好监护人履行好监护职责,切实保障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生活质量。今年以来,我镇本年度各类民政保障对象入住敬老院5人,其中特困2人(无偿类),低保3人(低偿类)。

平亭村村“两委”到边阳养老院探望受伤特困供养人员

推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界线管理平安。坚持共建、共治、互利、共享原则,着眼于构建和谐边界和服务边界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边界乡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创新措施,齐抓共管,保持界线走向清晰、界桩位置清楚、矛盾及时化解,实现桂黔线边界乡镇干部依法管界、群众自觉守界、百姓和睦相处、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红水河镇与广西乐业县幼平乡、天峨县下老乡以及望谟县昂武镇等地签订平安边界协议书17份,巡查和维护界桩7块。二是强化地名管理规范。依托“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采集农家乐、种植养殖基地、农业合作社、快递物流点、金融服务点等惠农助农兴趣点,在红水河镇15个行政村醒目位置分别设置标识牌。三是优化婚姻登记管理服务。进一步推进婚姻登记联网通办和档案电子化工作,提升婚姻登记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让婚姻登记管理服务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民众的多元需求,为构建和谐美满的婚姻家庭关系奠定坚实的服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