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罗甸县凤亭乡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以创建美丽凤亭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载体,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不断促进了辖区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谱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一、坚持思想铸魂,用党的最新理论引领民族团结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政治智慧、丰富内涵、科学方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做好民族理论宣传。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结合乡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内容,整合乡、村两级宣传力量,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干部职工大会、工作推进会等方式学习中央、省委、州委、县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增强理论宣传宣讲穿透力到达率,着力提升全乡干部对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重要性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对“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自觉性。二是提升外宣工作成效。紧跟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部署,结合乡村振兴、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乡风文明等重点工作,推出一批有亮点特色,有影响力引领力的宣传报道,形成“报纸上有文字、网络上有动态、新媒体上有消息”的宣传格局。2023年以来,充分利用“星火蛮瓦 美丽凤亭”微信公众号,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永久性页面,发布民族团结专稿6篇,发布有关民族团结的信息稿件20余篇,全力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结合我乡实际,用好宣传栏阵地展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标语,凤亭乡共设立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栏6幅,同时利用LED显示屏滚动宣传民族团结宣传标语8次,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快板宣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
宣传党的民族创新理论
二、坚持文化引领,着力构建民族团结的精神家园。一是用好红色文化引领。依托“中共蛮瓦支部旧址”打造红色教育研学基地,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同时结合“七一”“国庆”等特殊节日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2023年以来,前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县内外单位42家,受众人数达600余人,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和群众对民族团结的凝聚力。二是培育民族文化。建立一支20余人的“粑槽舞”队伍,积极申报农村公共服务2023年凤亭乡“粑槽舞”文化传承项目,做好“粑槽舞”传承人的思想引导、技术培训、文化传承等,将非物质文化转化为经济价值。2024年组织该队伍到罗甸县参加“民俗文化巡游”活动,真正将民族文化活起来。三是奏响文明旋律。结合春节、四月八、六月六、端午节、重阳节等民俗节日,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系列活动。2024年以来组织本辖区开展“布依姑妈回娘家”“巾帼建功新时代 跟党奋进新征程”主题“三八”妇女节民俗活动。截至目前,累计组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文体活动4场次,积极组织辖区干部参加罗甸县“民俗文化巡游”活动2场,引导各族群众在密切的互动下、在喜庆的节日氛围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思想共识,全面构建凤亭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姑妈回娘家
国光村“粑槽舞”表演
三、坚持助农增收,着力共建民族团结的幸福家园。一方面抓实稳岗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加强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技能提升和劳务输出服务,凝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强大合力,做到对少数民族弱势群体服务到位、对重点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到位。2024年以来,凤亭乡有计划、有组织地与江浙一带、广东、贵阳等地劳务协作站对接,推动就业需求与岗位精准匹配。组织召开线下专场招聘会3场次、线上招聘会1次,发放宣传手册200余份,推送岗位600余个,目前外出务工3335人。2023年发放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2037人,涉及资金119.55万元。另一方面加大产业发展。以油茶为主导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辅助发展芒果、脐橙、马家柚等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业增产、农户增收,为民族团结的幸福家园提供物质保障。截至目前,凤亭乡种植纽荷尔脐橙560亩、油茶14000亩、桉树4000亩、柚木4000亩。引进企业发展种植精品芒果200亩、马家柚2000亩、玉米种植400亩。
脐橙喜获丰收
油茶丰收
四、坚持倡树新风,全面促进民族团结的美丽家园。一是抓实文明创建工作。根据乡实际,规范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1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11支,2023年以来,凤亭乡统战办联合1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活动150余场次。积极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已创建州级文明乡镇1个、州级文明村6个,县级文明村4个。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民间道德模范6名,评选“文明家庭”15户,卫生先进户40户,引领全社会向上向善、孝老爱亲的道德风尚,为全乡的民族团结工作有序推进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奖惩融入治理机制,破除陈规陋习,规出了乡村新面貌,约出了社会新风尚。巧用“积分制”和“红黑榜”,将自觉抵制高价彩礼、低俗婚闹、厚葬薄养等内容纳入积分细则,增强“村规民约”的严肃性、权威性、激励村民遵守“村规民约”,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让村民在自我革新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截至目前,全乡村民文明积分2万余分,兑换物资2万余元,“红黑榜”发布榜样典型40余人次,曝光不文明行为、人员10起。三是做实志愿服务项目。发挥乡统战办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大力开展“助力环境整治 传递文明理念”“小凤来普法”“破陋习 树新风”“蛮瓦龙门阵”等10多个志愿服务品牌,以志愿服务助推民族团结,此项工作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2023年以来,组织开展“微宣讲”“环境卫生治理”“健康义诊服务”“扶残助残,有你有我”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参与志愿者800余人次,惠及群众2500余人。
积分兑换现场
群众志愿者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砥砺奋进新时代,筑梦前行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齐心绘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