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加强人大代表与选民(群众)的联系。2024年红水河镇正式建成黔桂人大跨省联建联络站(红水河镇)并进行揭牌仪式。红水河镇以“三抓三促”不断推进红水河两岸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更进一步促进两省区边界地区人大代表工作交流,为两地人大代表搭建交流平台,架起沟通桥梁,有效收集红水河两岸民心民智民盼,逐步实现资源共用、生态共享、和谐共融,促进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
红水河镇位于两省(贵州、广西)四地区(贵州黔南、黔西南,广西河池、百色)四县(贵州罗甸、望谟,广西天峨、乐业)交界处的红水河畔,东邻凤亭乡,北连罗悃镇,西接黔西南州望谟县桑郎镇、昂武镇,南与广西隔红水河相望,是龙滩水电站的上游、罗甸的南大门、贵州南部的重要出口通道。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下老乡人大主席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逻西乡人大主席团、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红水河镇人大主席团商议,通过扎实开展人大代表联络站跨省联建工作,切实为联建区域人大代表履职为民、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履职平台。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注重实效、共促发展的联建原则,大力发挥联建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实践地”的功能。当前联络站有来自黔桂三地人大的驻站代表55名,设站长1名,由红水河镇人大主席黄元多担任;副站长2名,由天峨县下老乡人大主席王建度、乐业县逻西乡人大主席黄元鸿担任;下设联络员1名。联络站定期开展学习交流、视察调研、接待选民、代表进站等活动,聚焦矛盾纠纷、社会治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工作。
狠抓联络站规范建设,促“小阵地”发挥“大作用”
加强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建设、常态化推进联络站职能、实效化运行、特色化打造,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以“六有”(有场所、有牌子、有制度、有台账、有资料、有设备)为标准,以“四强四联”(强化“联建”保障、强化“联动”服务、强化“联办”协作、强化“联心”交流)开展平台规范建设。通过联络站,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实现以点及面,确保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尽责,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签订协议
优化站点布局。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建议,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移动”等方式,当好党和国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让小站点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不断强化站点阵地建设,与广西天峨县、乐业县逐步形成跨省跨县跨地域立体化格局,推动跨省代表联络站发挥“大作用”,在罗甸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并将工作制度、活动计划、代表信息、联络站工作目标、职责、接待群众工作流程等制度等上墙公开。为发扬我镇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作为,弘扬人大精神,通过设置“人大风采·人大代表在行动”风采墙,营造风清气正、积极向上的氛围。红水河镇通过人大主席团例会、人民代表大会对全镇人大代表进行培训,不断提高代表政治素养、理论学习能力、提高政治站位、优化代表队伍、增强代表队伍建设、推动“联络站+代表行动”机制发展。
狠抓代表建议议案,促“小建议”推动“大发展”
跨省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作为“社情民意中转站”,逐渐成为红水河两岸地区群众反映诉求、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
人大跨省代表联络站建设以来,三县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作为,不断推进红水河两岸建设,促进山清水秀大格局,促进了两省边界地区文化交流、环境卫生整治、饮水保障、公安执法等,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征集民生项目实施,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事项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主动介入、及时上报,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常态化组织代表对边界地区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视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光龙听取红水河镇开展水上浮动设施拆除工作情况汇报
红水河是珠江水系干流西江上游,如何保护流经贵州罗甸以及广西天峨、乐业的红水河水质,引起黔桂两省区三县人大常委会主席团的高度重视。2024年7月,黔桂跨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活动在罗甸举行。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平台,结合边界地方实际,围绕龙滩库区生态环境整治和合理开发利用积极建言献策,以强有力的举措保护水环境、用好水资源、做好水文章。截至今年10月1日,罗甸和广西共建的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联合广西天峨县、乐业县开展代表活动5次,提出建议意见11余条,解决群众困难问题11条,县级优秀建议2条,镇级意见建议收集16条。
驻站代表到罗甸县红水河镇开展社会治理调研座谈会
狠抓代表履职监督,促“小行动”实现“大变化”
在今年的水上浮动设施拆除工作中,红水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着力发挥好“监督岗”作用,不断组织和引导进站人大代表参与到水上浮动设施专项整治的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红水河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水上浮动设施拆除专题调研4次,召开现场座谈会5次,听取镇政府关于责任落实、水上浮动设施拆除等情况4次,推动红水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到底。
红水河镇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表决现场
天峨县下老乡圭里村与罗甸县红水河镇接壤,但因地势特殊,当地生活用水较为困难,当地群众用水多靠山间泉水支持。通过黔桂两省区人大代表一起协商建议,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与罗甸县水务局、红水河镇人民政府、下老乡人民政府对接,立即启动饮水保障项目。有效解决了天峨县下老乡圭里村百望屯共20户109人用水难题。
黔桂两省召开进站活动
近年来,在跨省联建人大联络站的背景下,广西下老派出所、逻西派出所及罗甸县红水河派出所、凤亭派出所各负责就黔桂两省区三县公安派出所去跨区域警务协作开展交流探讨,双方围绕警务协作方式,实现情报信息共享、重大案件侦破、治安联防联控、队伍建设等方面达成共识,签订了《黔桂两省、三县跨区域警务协作协议书》。通过警务协作模式的开展,三地派出所开展联合查缉行动9次、破获跨省、跨市各类案件6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1人,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7人,查出治安案件79起,抓获违法嫌疑人98人,共联合走访群众2100余人,排查发现矛盾纠纷46起,化解率达100%,极大提高了边界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派出所签订协议
红水河镇云里村,与广西天峨县下老乡隔河相望,全村共122户516人,在人大代表积极作为、履职尽责下,云里村成功入库高来便民码头停车建设项目,年创收8万余元;人大代表张雯雅提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主动监督落实意见落实,目前云里村小米蕉、澳洲芒果、红美人桔子等精品水果种植有了上千亩规模,乡村生态旅游有了知名度,村集体经济做得风生水起,云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云里村人大代表主动作为,监督村“两委””开展院坝会、座谈会、协商会,主动提出意见建议,不断推动云里村基层法治建设,助推形成“良法善治·良风善俗”的局面,云里村先后获得“全省文明村”“全省卫生村”“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云里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如今,跨省联建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红水河两岸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为两岸人大代表履职提供了大平台、为代表作为提供了新舞台、为代表发声提供了多渠道,它有效地加强两地的交流与联系,解决省际交界地区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红水河镇人大代表独特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全面展现了人大代表风采,推动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开院坝会、商民事、听民意
建好是基础,用好是关键。下一步红水河镇,将严格贯彻落实《罗甸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工作活动方案》,继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大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全面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为推进罗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