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罗甸:以“六抓”为笔,绘易地搬迁就业新画卷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推动易地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实现安居乐业的征程中,罗甸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目前,罗甸县搬迁劳动力达21624人,仅金银洞社区就有2871人。通过“一条街”建设,罗甸县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成功引进81家企业,解决了 2400余人的就业难题,培育就业帮扶车间28家,设立就业驿站15个。同时,通过鼓励企业将流水线作业发放给群众居家完成等创新方式,持续扩大就业容量。此外,罗甸县抓好有组织输出工作,全力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搬迁劳动力就业人数超2万人,就业率达95%以上。众多无法外出的群众得以在家门口一边照顾老小,一边实现就业增收,就业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罗甸县结合劳动力结构及安置点实际情况,探索出 “六抓” 工作思路,全力做好易地搬迁群众就业服务工作。

  抓基地建设,实现就近就业。在安置社区,罗甸县充分利用闲置门面资源,通过出台政策优惠扶持措施,积极引进服装加工、电子、箱包加工等生产加工企业。通过最大限度盘活基地项目,帮助企业满负荷运转,有效提升营运成效,进而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安置社区内的企业车间里,机器声嗡嗡作响,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设备,一片繁忙景象。

 开展组织输出转移就业

抓劳务输出,稳定就业规模。罗甸县充分发挥与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建立的劳务协作关系,以及东西部协作关系的优势,依托驻外劳务协作工作站及零工市场,全面落实“1311”举措,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有序组织输出转移就业。凭借这一系列举措,全县搬迁劳动力每年务工规模稳定在2万人以上,就业率达 95% 以上,有力保障了搬迁群众的稳定收入来源。

  抓车间培育,扩大就业容量。安置社区积极用好商业门面盘活优惠政策和就业帮扶车间奖励政策,引导来料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安置社区附近及安置点设立车间。目前,已成功设立车间31个,其中安置点19个,共吸纳劳动力1500余人,其中易地搬迁群众500余人。罗甸县还通过绩效评价方式,激励企业积极吸纳易地搬迁劳动力,进一步扩大就业容量,为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提供坚实支撑。

  抓创业扶持,带动就业增收。安置社区深入挖掘返乡人员中的技能型人才以及他们手中的订单资源,为其提供创业场地、租金减免、创业补贴等全方位创业条件,积极引导返乡人员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每年,罗甸县发放创业补贴及场租补贴约700 万元,扶持创业人数超 500人。

技能培训现场

抓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结合搬迁群众需求和市场实际需求,罗甸县围绕罗甸缝纫工劳务品牌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搬迁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平均每年,全县对搬迁劳动力开展培训600人次以上,通过专业培训,搬迁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上更具竞争力,为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基础。

 抓岗位兜底,实现动态清零。在安置区,罗甸县大力开发保安、保洁员、管水员等公益性岗位,并合理调配、强化管理,将这些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的搬迁家庭,确保有劳动力的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目前,全县各安置点共开发公益性岗位 1000 余个,让困难家庭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罗甸县以 “六抓” 为有力笔触,精心绘就易地搬迁就业新画卷,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向着美好生活大步迈进 。

记者|班积会(通讯员)   朱柳柳

编辑|梁   超

一审|李   璨  朱柳柳

二审|黄万龙

三审|黄保良

监制|杨光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