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于2009年12月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斑鳠,其他保护对象包括南方白甲鱼、多耙光唇鱼、大鳞细齿塘鳢等。
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负面典型案例曝光了贵州省黔南州罗甸县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违法违规建设屡禁不止问题,黔南州和罗甸县高度重视督察指出问题,精准制定整改方案,细化实化整改措施,以“不等待、不让步、真整改”的工作作风,聚焦重点、攻坚难点,全力推动问题整改见行见效。
一、狠抓“当下改”,推动整改工作走深走实
图2 沫阳关电站拆除前后对比图
实施生态修复。按照规定收缴生态补偿资金,加强保护区管控基础能力建设、鱼类洄游通道建设、人工增殖放流等工作。选派专家团队驻场指导,建成斑鳠仿生态保种场项目,科学探索斑鳠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斑鳠人工繁殖取得突破,为斑鳠保护提供种源支撑。定期实施斑鳠等保护对象的增殖放流,累计放流斑鳠鱼苗11.3万尾、南方白甲鱼15万尾。
二、做实“日常管”,推动整改成果巩固提升
图3 保护区远程实时视频监控
强化水域生态监测。每年开展保护区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专项监测,实时监测水域生态情况。2023年底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共监测到鱼类37种,可能分布鱼类种类数增加至100种。保护区生态功能基本完整,具备斑鳠生长条件。
强化渔政执法管理。采取“源头打、市场管、联动查”工作模式,提升执法监管质效。源头上,通过专项行动与常态化禁渔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夜间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全水域巡航巡查管理。市场上,深入开展清市场、清餐馆、清广告、清渔具店“四清行动”,严把非法捕捞水产品市场准入销售关。联动上,与广西天峨县签订两县渔政共管协议,开展省际联合执法,实现共管水域联合监管。
三、突出“长久立”,推动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协调局
编辑|郭其明
一审|李 璨 朱柳柳
二审|班方智
三审|黄保良
监制|杨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