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家乡蝶变换新貌 安居乐业享新年——罗甸县干部群众春节返乡见闻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春节即将到来,在外辛苦忙碌了一年的干部群众陆续回到家乡。行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家乡道路上,放眼望去,高低错落的小平房随处可见、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一个个产业基地让家人安稳就业、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让孩子健康成长……随处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欣赏着家乡“陌生”的一面,不禁让人感慨家乡变化之大。
宣传之花遍地开,句句入眼帘。今年与往年不同,乡村文化浓浓席卷了每个返乡人的心灵,乡村的宣传栏、文化墙上贴满正能量、新气象的文化景观随处可见,满是一片浓厚的文化氛围。走进罗甸县木引镇把坝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的墙绘,色彩亮丽、图文并茂的展示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农耕文化、中国梦等宣传内容。回乡看到如此美丽的文化墙,把坝村返乡群众黄宝交说,“这样的宣传形式很接地气,墙绘很美,党的声音抬头就能看见,让我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党的熏陶和教育,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家乡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在罗甸各村落,为了让党的政策传入千家万户,各村把位置优越的老旧墙翻新描绘成漂亮的墙画,打造集美观、实用、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宣传栏,多措并举促进村寨美、庭院美、田园美三美融合,着力打造美丽宜居新农村。

木引镇把坝村美丽的墙绘
乡村产业大变化,乡村振兴有奔头。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今年,罗甸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田土块归并”土地平整工程,实现“小田”变“大田”,解决了地块高低不平、单幅田块面积较小、水网交错分割等现状。走进沫阳镇沫阳村,映入眼帘的是一连片平坦的产业基地。该产业基地在经过2个多月的农田“小改大”改造后,成功改造出一个50亩整片田地。目前,群众正忙着对田地进行翻犁、掏箱,准备统一种植鲜食玉米。“今年回来,村里变化好大!以前,每家每户的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不利于机械作业,尤其像我们出去打工,家中没有劳动力种植,该利用起来的田土没有利用起来。经过政府规划改造后,现在看起来整片整片的,有利于村里产业的统一管理和发展。”最近刚从浙江省务工返乡的沫阳村村民白建忠感慨道。白建忠说,分散土地得到了规划使用,不仅有利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基地还能给大家带来的流转土地收入和就业岗位,家乡的变化让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沫阳镇沫阳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示范点“小田”变“大田”
建好民生工程,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罗甸县以学促干,加快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当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回到家乡,一条条新改扩建的道路从街头连接到街尾,也“连通”了返乡人员和家乡的心。“以前的沫阳中桥路面坑洼不平、道路狭窄,严重影响我们群众出行。今年一回来,就看见了我们镇上把原来年久失修的沫阳中桥翻修了,现在孩子上学、家人去赶场都方便多了!”罗甸县沫阳镇罗沟村二组村民罗家雄务工返乡后,感叹家乡的变化之大。

已通车的沫阳镇沫阳中桥
社区活动及时有,宜居生活展新颜。隆冬时节,在罗甸县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一栋栋高楼整齐林立,文化广场干净整洁,小区内景观树木错落有致,三三两两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悠闲地聊天,孩子们嬉戏打闹,浓郁的生活气息随处可见。学府家园思源社区作为罗甸县城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通过加强社区建设、积分治理等创新做法,不仅将社区治理得井井有条,文化服务活动也多元丰富。“以前只能在电视上才能看到精彩的节目,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精彩的表演,年味十足。”春节将至,学府家园思源社区群众陈远富感慨道,现如今,每逢节假日,社区就会举办各式各样的节庆活动,如“粽叶飘香迎端午”、喜迎国庆、“包饺子喜迎元旦”等活动,让大家的生活过得更加有滋有味。

思源社区送文化下乡活动现场

笑看回首,新景如画;展望未来,期待满满。这一年来,罗甸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聚焦民生工程,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罗甸在广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人民群众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新的一年期待满满。

记 者|姚元梅

编 辑|黄  姗

一 审|李  璨   朱柳柳

二 审|黄万龙

三 审|黄保良

监 制|杨光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