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动态

罗甸:贵州南部“巨轮”起航正当时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地处贵州南部边陲的罗甸县,长久以来受交通和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多年来一直在国家级贫困县的起跑线上努力奋进。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全县35万人民发扬苦干实干的大关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麻怀干劲,全身心投入县域经济建设,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罗甸这艘黔南州国土面积最大的巨轮,引擎正在拉动,驶向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浪潮中。统计显示,2015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7.01亿元,年均增长15.81%;固定资产投资81.4亿元,年均增长33.92%;规模工业增加值9.22亿元,年均增长24.12%;财政总收入6.98亿元,年均增长16.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933元,年均增长16.56%;同步小康实现程度达91.3%,综合实力跃升至全省中游位次,税收收入增速排位全省第一。

交通瓶颈的突破让“天堑变通途”

清晨的贵阳,空气爽爽,82岁高龄的黄东平老人和往昔一样和老伴一起散步、晨练。活动中不时抬手看着表,定好9点钟的车票,要赶往老家罗甸去参加11点钟的老年曲艺表演。因退伍复原进入曲艺团工作的黄老,退休几十年来,经常受邀到家乡参加各种文艺演出。

“高速公路开通后,一个多小时就能赶到。”黄老说,以前,高速公路没有开通时,回家一次五六个小时,往往是收到邀请,头一天就要出发,费时费神,“哪像现在,早上还在家参加锻炼,中午就到了”。

图为崭新的高速公路,穿越在罗甸少数民族山区。(王孝文 摄)

去年8月,惠罗高速公路正式通车,从黔南州首府都匀到罗甸的时间由5小时缩短为2.5小时左右,罗甸县城到省府贵阳由原来的5小时左右缩短到1小时20分左右,罗甸突破交通瓶颈的制约,融入“高速时代”。

除了高速公路的开通,罗甸还致力于县域交通网络命脉的贯通。五年来,实现全县等级公路总里程达2176公里。其中,国道2条170公里,省道3条261公里,县道14条371公里,乡道30条522公里,村道159条1216公里。目前,全县已建成二级公路72公里,三级油路113公里,四级油路里程330公里,通村油(水泥)路76公里,全县26个乡镇已全部实现通畅,通畅率为100%。此外,在航运建设方面,罗甸辖区龙滩电站回水375m高程,已经渠化航道九条与红水河航道相连,通船航道里程达242.6公里。其中四级航道88.5公里,各类港口码头10个,其中500吨级客货运综合泊位港口2个,支线码头3个,便民码头5个,年实现水上客运量30万人次、货运量60万吨,实现旅客年周转量1950万人公里、货物年周转量3000万吨公里。

此外,罗甸积极争取机场和铁路的建设,目前,罗甸机场已完成了《机场选址报告》、《罗甸机场选址阶段飞行程序设计报告》等报告编制,永兴铁路规划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今后,随着余庆经罗甸至安龙高速公路和罗甸至广州红水河航运的开通,罗甸将成为贵州乃至大西南出海最近通道,成为黔中经济区连接北部湾经济和对接东盟泛自由贸易区关键节点。加之原有交通条件,基本形成以罗甸为中心,辐射周边各大城市,为物资的快速流通提供了保障。

城镇扩容,打造“山水湖城·玉都罗甸”

清晨,年近80岁的罗文化老人连同几位退休的老同志走在宽敞平坦的罗甸城东大道上,一路向罗甸港码头散步,这已是三年来老人们每天早上必走的路线。道路两旁新建的商品房鳞次栉比,各种颇具南国风格的行道树枝繁叶茂。

近年来,罗甸提出“一心四带八点”的城镇“扩容”思路,一心是县城为中心,东拓西改县城,三年内再造一个新县城,面积达到31平方公里,到2015年,县城人口达到9万人;四带八点是打造县城至罗沙、县城至董架、县城至红水河、县城至木引四条城镇带和边阳、沫阳、逢亭、木引、罗悃、红水河、董架、茂井等八个小城镇。

罗甸城东新区房地产产业蓬勃发展。

“以产兴城、产城互动”让罗甸城镇建设亮点频现。按照“东西拓展、路网先行,建设新区、带动旧城”的思路,总投资2.2亿元的城东二期“五路一广场”已经完成,城西片区“一路一场平”完成了工程量的80%。目前,罗甸城东新区初具雏形,城西、城北片区开发全面启动,新增商品房315万平方米,县城区面积从4.5平方公里拓展到9平方公里,三年再造一个罗甸新城的目标基本实现。全面完成老城区道路、人行道、路灯改造,新建城镇道路25.9公里。以边阳、木引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设施不断完善,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投资4.43亿元。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4.7%,比2010年提升17个百分点。

旅游,新兴增长极正逐渐升起

盛夏时节,艳阳似火,热气腾腾,罗甸县董当大小井旅游景区却是另一番景象,众多游客或是躲在古榕树下乘凉,或是光着脚丫在出自地下溶洞的河水里嬉耍,悠闲自在,倍儿爽。而此时,大井村村民黄元文却在自家开的农家乐里忙得不可开交,杀鸡炒菜。五桌人的饭菜已经超出他的接待能力,一些迫不及待的游客亲自“上阵”帮忙杀鸡、洗菜、摆桌,不亦说乎。

群众自办农家乐。

“主要提供黄豆鸡和野生河鱼,一年有八九万元收入。”黄元文说,景区开发后,原来在部队当过炊事兵的他利用自家的房子开起了农家乐,几年来,房子由一层加到了三层。“准备扩建老屋基,加大规模”,生意的火爆让他对经营农家乐充满信心。

黄元文只是罗甸分享旅游发展红利的缩影。近年来,罗甸围绕 “一枢纽三基地一湖城”发展目标,全力打造“水之城、玉之城、灵性之城”,实施大旅游、大健康发展战略,不断创新旅游业,提升景区管理质量,迅速推进全域旅游,在全县八镇一乡规划建设了一系列省州级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了沫阳镇大小井及特色民族村寨田园观光、龙坪镇龙翔千堤火龙果观光休闲度假、逢亭镇上隆茶园及木引镇特色精品水果乡村连片生态游、边阳镇玉都北殿高效农业科技园等八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据了解,目前罗甸共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10个、县级农家乐示范户16家。2015年,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近100万人次,总收入达4.69亿元,农民直接受益1.8亿元。重点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超过7000元,其中农业旅游创收直接贡献率达57%。

已开工建设的边阳镇玉都北殿现代高效农业园,预计今年9月开园。该项目由旅游集散区、茶马古道商业区、现代农业观光休闲区三大板块组成,集农业观光、生态博览、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特色美食为一体,预计可实现年接待旅客150万人次。

今年4月,位于罗甸城东新区占地400公顷,总投资高达35亿元的罗甸绿城桃花源度假养生小镇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罗甸县首个集观光旅游、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商业会务、水上娱乐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商业旅游集散中心。标志着该县全力打造的大健康、大旅游产业翻开新的一页。绿城桃花源项目仅为罗甸城东三期规划建设“罗甸长寿养生园”的一部分,整个项目规划建设产业类、服务配套类、基础设施类项目10个,总投资81亿元,总面积11平方公里。

医药水电石材三大产业助推经济蓬勃发展

罗甸抢抓全省加快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依托信邦制药的平台,规划建设罗甸医药食品产业园。该园区功能定位是集药品食品加工、药材批发、科技研发、电商服务、物流配送等为一体的民族高新医药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200余亩,总投资15亿元。目前,该园区已有信邦制药、君之堂、艾力康、良云金秋等15家企业入驻。此外,园区内,罗甸电子商务产业园、罗甸县旅游接待中心等8个招商引资项目已签约。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税收2.58亿元,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

目前,以信邦公司为龙头的生物制药业正拉动罗甸经济的蓬勃发展。信邦公司是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公司,公司于2010年4月成功上市,是黔南州第一家上市公司,曾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公司年产值近12亿元,实缴税8000余万元,解决就业1100余人。目前,总投资1.8亿元的信邦三期工程已经建成投产,新增就业600人,年创税1亿元以上。

罗甸各梯级电站建设如火如荼。

罗甸县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河流落差大,规划建设的蒙江、槽渡河等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达70万千瓦。近年来,总投资17亿元的蒙江流域“梯级电站”冗各、灰洞、上尖坡三级水电站相继施工建设。2013年10月底冗各水电站工程顺利实现截流,11月底灰洞电站建成发电,全县境内电站总装机容量达48万千瓦。目前,蒙江流域的灰洞、上尖坡、冗各电站,槽渡河拉纳、董托5个水电站将相继建成,境内的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60万千瓦,水电站将成为罗甸一个创税亿元“大户”。

罗甸依托5亿立方米的绿岩储藏量与2亿立方米金黄大理石储藏量,规划建设董架石材产业园区,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石材产业年产量25万立方米,产值近3亿元。作为全省十个县级石材产业园区之一的罗甸石材产业园区,是集石材商贸物流、生产加工、展示交易、旅游工业及综合服务配套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园区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预计投资30亿元,设计产能2000万平方米。目前入驻园区企业有欣益石材、森垚水泥、宝隆石材等。预计到2017年,园区可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税收8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