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信息公开目录 » 重点领域信息 » 灾害事故救援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3-71128 信息分类:
发布机构: 生成日期: 2023-01-12 11:59:28
文  号:
名  称: 罗甸县2022年自然灾害受灾基本情况

罗甸县2022年自然灾害受灾基本情况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省、州工作要求,把防止因灾返贫作为底线任务,扎实推动各项重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强化工作部署,狠抓责任落细落实。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9次会议研究部署汛期安全防范、抗旱救灾等防灾减灾工作,及时调整了县防指成员单位组成人员和职责,明确了县内山塘、水库(水电站)和山洪灾害危险区2022年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责任282人次,对山洪灾害易发区实行县、乡、村三级责任包保联合管理,落实县、乡(镇)、村、组、户五级防御责任。印发了《罗甸县推进应急管理网格化治理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罗甸县2022年防汛工作要点》《罗甸县2022年防汛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汛期防汛值班值守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2022年防汛工作督导检查的通知》《罗甸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罗甸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工作规则》等文件,进一步落实防灾救灾责任,全力做好各项灾害救助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灾害损失。

(二)强化网格管理,筑牢安全网底。今年来,按照国务院及省、州关于推进应急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县委、县政府印发了《罗甸县推进应急管理网格化治理机制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建设,建立了县级“一指挥部两中心一应急救援队”、镇级“双执行长一办一库一队”和村级“一站一室一队”应急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打通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最后一公里”。在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指挥长”的指挥部,建成应急指挥中心、物资储备中心等2个中心,组建了10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在10个乡(镇、街道)186个村建立了“一办一库一队”,其中,镇级应急救援队10支553人,基本实现乡镇应急管理办实体化运行。在186个村(社区)建立了“一站一队一室”,其中,村级应急救援队186支4483人,各乡(镇、街道)均安排1名分管领导、2名干部以上具体抓应急管理工作。在原有1244个基层网格的基础上,新增了安全生产16个行业领域663个网格,增加安全生产网格员278人。进一步织密织牢安全生产防范网底,提高了应急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三)强化灾害救助,严防因灾返贫。今年以来,我县受到低温凝冻、冰雹、洪涝、地质灾害、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影响,造成部分房屋、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一是自然灾害系统统计全县有42718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713人,其中集中安置175人,分散安置538人;二是农作物受灾面积1995.85公顷,其中成灾面积1424.95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802.27万元;三是灾情发生期间,我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指挥,组织各级各部门提前预警,提前驻防,疏散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尽量降低灾害损失,同时,积极开展查灾核灾及因灾预警监测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救助资金抓好灾害救助。截至目前,共向符合条件的受灾群众发放紧急转移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应急生活救助、冬春救助房子受损及恢复重建等救灾资金169.64万元,涉及1466户4593人。其中房屋受损修复补助103.67万元,涉及520户;冬春救助金32.94万元,涉及633户2196人;因灾应急生活救助、过渡期生活救助、紧急转移救助共计33.03万元,涉及313户1007人。对沫阳镇董当村梅坡因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造成房屋受损的48户187人,采取紧急转移避险措施,转移至沫阳镇寿乡家园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针对梅坡地质灾害点,我局发放紧急转移补助和过渡期生活救助共计20.49万元,其中33户141人被识别为2022年因自然灾害(住房安全)监测对象进行预警监测;四是因灾造成农户房屋不同层次损失,对接县人保财险公司共理赔房屋受损11栋,理赔资金692700元;五是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48户的搬迁安置工作,目前已落实选址规划,正在推进实施。

(四)强化基础建设,提高因灾避险能力。今年来,我县积极规划自然灾害避难场所,在全县10个乡镇建有12个避难场所,建设面积是10.4万平方米,可容纳5.2万人,以保障灾后群众应急避难需求。

(五)强化会商监测,确保预警传递到位。今年以来,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通过严密监视雨情、汛情、灾情发展变化趋势,尤其是在汛期,加强联合会商,及时部署应对措施,第一时间发布相关预警预报信息。共开展防汛会商3次,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2次,发布山洪灾害、暴雨灾害预警信息17次13000余条,电话通知580余人次。

(六)强化培训宣传,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今年,我县深入开展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宣讲2次,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开展宣讲20次,县安委会重点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宣讲23次,同时还组织各村居(社区)主要负责人、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开展宣讲,真正做到全面覆盖,深入基层。县减灾办组织开展全县灾害信息员培训58人,县水务部门组织对各乡镇行政责任人、各水库(电站)技术责任人120人进行了县级培训,发放《防灾减灾十条法则宣传单》《山洪灾害防御知识宣传手册》《防溺水宣传手册》《地质灾害滑坡初步识别手册》《自然灾害防范及应急措施宣传单》共3万多份,向43个山洪易发区粘贴宣传画报420份、转移路线标志牌315份、《防灾减灾倡议书》1.8万份。

(七)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备战能力。今年以来,我县先后组织开展应急演练8次,分别涉及森林防火、水上安全、地震灾害、非煤矿山坍塌事故、防汛救灾、人防工程等领域。承接全省应急演练1次。各乡镇针对辖区灾害情况,组织开展1次以上的灾害应对处置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实战能力。

(八)强化救灾物资储备,保障救灾物资供应。今年来,我局强化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现储备有帐篷640顶,棉被2257床、折叠床365张,毛毯1400床,编织袋15000个、抽水机50台、排涝水泵50台、卫星电话3台、对讲机10台、排涝管1000米、发电机30台、照明灯9套、应急头灯150个、救生衣150件、橡皮艇19艘、冲锋舟1艘、船外机13台、作训桌子10张、作训椅子20张等防灾救灾物资,基本能满足当前抗灾救灾物资需求。目前共发放救灾帐篷469顶、折叠床362张、床上四件套347套、棉被449床、救灾粮19.23吨、食用油269桶等救灾物资,确保因灾群众生活得到保障。

二、工作亮点

我局始终把防止因灾返贫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严防因灾返贫。一是大力实施县乡村三级应急管理网格化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县级“一指挥部两中心一应急救援队”、镇级“双执行长一办一库一队”和村级“一站一室一队”应急管理网格化管理体系,建成了物资储备库(室)177个,应急救援队伍177支5136人,覆盖全县1907个网格(其中应急网格663个)。二是建立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一张表”作战机制,将预警响应、响应分级、响应标准、响应行动等列成“一纸”清单,明确各级各部门应急响应责任,实现了应对灾情能一张表调度、一张纸作战,取得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灾害损失的效果。

三、2023年防灾减灾工作打算

(一)加强监测预警。进一步压实责任,强化各职能部门信息共享,做好防汛抗旱、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服务,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减少灾害损失,扎实抓好因灾返贫监测,及时落实帮扶举措,防止出现因灾返贫现象。

(二)加强会商研判。根据监测预警信息,气象、水务、自然资源、应急等部门要及时组织联合会商研判,及时部署应对措施,超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三)加强应急演练。各乡镇、各村要及时组织抗旱救灾、地质灾害等应急演练,切实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同时,要摸清各村组在家人员底数,确保紧急情况时,全部撤离和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广泛开展防灾减灾“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提高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加强重点防范。紧盯河流、水库(电站)、山塘、地灾点、老旧房屋、工地工棚、景区和非景区景点等重点部位,加强巡查、及时排险,提前预置应急队伍力量,发现险情征兆要第一时间转移疏散受威胁人员。

(五)加强安全监管。加强各村(社区)网格员、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伍在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的培训,深入开展各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检查,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队伍识别风险隐患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

(六)加强隐患排查。汛期加强地质灾害点、山塘、水库等隐患排查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加强灾情核查。灾情发生后立即组织核查,按照规定开展应急救助,确保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得到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