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斛兴街道学府社区成立于2025年,由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思源社区、怀恩社区合并而成,共安置搬迁群众1969户8164人,涵盖汉族、布依族、苗族等15个民族。今年以来,罗甸县斛兴街道学府社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搬迁群众需求,积极探索“党建+多元共治”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推动就业增收、优化公共服务、深化群众参与等多方面举措,有效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和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为省级示范社区创建提供了有益经验。
聚焦基层治理,推动组织建设体系化。一是构建“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铁三角”治理架构,将社区划分为12个大网格、24个小网格,设立12个党小组,选配86名联户长,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二是建立党建联席会议、“街道吹哨、部门报到”、领导干部包保网格等机制,整合资源力量,推动便民服务、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直达基层末梢。三是创新实施“社区积分制”管理,将邻里互助、环境维护、政策宣传等行为量化积分并可兑换实物,激发居民参与积极性。今年以来,召开各类协商会议5场,收集有效建议2条,举办积分兑换活动4次,惠及居民79户。
聚焦“一老一小”,推动搬迁人口市民化。一是充分利用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社区氛围,引导搬迁群众融入城镇化发展,未发生规模性返迁现象。二是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现有453户1601人纳入民政保障范围,未发生规模性返贫情况。三是建设老年人活动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四点半学校”等场所,提供休闲娱乐、健康保健、课后托管、兴趣培养等服务,累计为500余名儿童及800余名老人提供服务,切实解决照护难题,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和融入感。
聚焦稳定增收,推动群众就业多元化。一是通过“线上+线下”方式精准推送招聘信息,持续开展“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年内开展专场招聘会3场,组织200余人入企观摩,积极推动劳务集中输出。二是针对性开展箱包加工、刺绣、家政、养老护理等实用技能培训,累计培训101期、2617人次。三是采取“社区党支部+企业+搬迁户”模式,引进企业建成就业帮扶车间6个,带动200余人家门口就业。支持自主创业35人,促进县外稳定就业2763人,利用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198人,实现有劳动力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
聚焦便民服务,推动产业发展特色化。一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科学布局1个农贸市场,引入超市、生鲜便利店等多种业态,实现800米便民服务半径全覆盖。二是通过租金优惠等政策,标配理发店、缝纫铺等小修小补业态,设置规范化摊区,既解决生计又便利生活。三是通过自主经营以奖代补,就业帮扶车间评估奖励,商铺、餐具、培训场地出租等多种方式,推动社区产业发展,切实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以来,学府社区13户搬迁群众享受自主经营以奖代补补贴金额6.5万元,3个就业帮扶车间享受绩效评估奖励金额1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335万元以上。
聚焦生活品质,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高标准建设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集成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图书室、技能培训室、“四点半学校”、篮球场等多功能空间。二是配套完善农贸市场、超市、快递网点、充电桩、理发店等便民设施,实现800米生活服务半径全覆盖。三是常态化开展文艺汇演、节日庆祝、爱心义诊等活动,推动优质服务融入日常。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志愿惠民活动10余场,服务群众超万人次。
聚焦环境整治,推动平安建设智能化。一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加强公共设施维护,杜绝私搭乱建,实施划线管理,规范车辆停放。二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定期开展消防培训和应急演练,组建由保安、社区干部、联户长构成的巡逻队常态化执勤,安装监控700余处,营造安全、整洁、和谐的居住环境。三是采用“双语”(汉语、布依语)宣讲、法治文艺节目等形式,深入开展禁毒、反诈、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教育。三是实行“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设立党员(团员)先锋岗,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提升智慧治理水平。今年以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5场,化解矛盾26起,办结“贵政通”热线工单48件。
罗甸县斛兴街道学府社区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经验。下一步,学府社区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多元共治,推动服务升级,努力建设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示范社区。
社区主任、党员干部入户排查安全隐患
召开院坝会
积分兑换活动
开展圆梦助学活动
开展活动
组织就业技能培训
搬迁群众在安置社区就业帮扶车间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