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组团式” 帮扶专家的全程指导下,罗甸县人民医院神经科团队沿着“就诊-诊断-治疗-康复”的全流程,成功为57岁的王先生(化名)实施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不仅缓解了患者的病痛,更填补了医院在该微创术式上的空白,标志着当地脑积水治疗水平迈上新台阶。
王先生此前因持续头昏、头痛、全身乏力前往罗甸县人民医院就诊,接诊医生在查体中发现,他还存在反应迟钝、记忆力及计算力减退等异常表现。为明确病因,医院为其开展了系统检查,最终确诊为“脑囊虫病合并梗阻性脑积水”。针对这一病情,医护团队为王先生进行规范的驱虫治疗,但治疗后其头痛症状并未得到明显缓解,进一步评估显示,他的梗阻性脑积水已达到手术指征。
“对于这类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脑室腹腔分流术是目前公认的‘金标准’治疗方案,但传统术式创伤大、恢复慢,还可能增加并发症风险。”罗甸县人民医院神经科团队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同时考虑到提升治疗舒适度和效果的需求,决定采用更先进的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由于该术式对操作精度要求极高,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驻罗甸县人民医院帮扶专家刘宇利的指导下,共同推进治疗工作。
术前,罗甸县人民医院神经科团队先与王先生及家属展开充分沟通,详细讲解腹腔镜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具体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预期治疗效果,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随后,在刘宇利专家的带领下,团队组织了严谨的术前讨论,结合患者的检查报告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并逐一完善术前检查、器械准备等各项工作,为手术安全筑牢防线。
手术当天,在刘宇利专家的现场指导和精准把控下,手术团队默契配合,凭借娴熟的技术完成腹腔镜下腹腔端分流管放置、脑室端穿刺等关键操作。相较于传统开腹术式,此次采用的腹腔镜辅助技术实现了“微创精准”——创口更小、定位更精确,不仅最大程度降低了手术创伤和患者术中痛苦,还为术后快速恢复奠定了基础。整个手术过程流畅高效,各项操作均达到预期效果。
术后,王先生身体恢复良好,头痛症状显著缓解,已能正常进食和下床活动,不断朝着康复目标顺利迈进。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国家“组团式”帮扶成效的具体体现。该病例,从诊断后的治疗方案制定,再到术前讨论、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全程指导,既帮助罗甸县人民医院攻克了技术难题,也为该院神经科医护人员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罗甸县人民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开发新技术,提高技术服务能力,让县域及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为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