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解读《罗甸县城“一县(城)一策”污水系统整治方案(2025至2027年)》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为做好中央第三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聚焦解决污水收集处理领域突出问题,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结合罗甸县实际,制定《罗甸县县城“一县(城)一策”污水系统整治方案(2025至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现将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方案》明确分阶段推进污水系统整治,逐步提升治理效能:

1.到2025年底,完成干管排查比例≥2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51.06%,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180mg/L、BOD₅浓度≥85.5mg/L;

2.到2026年底,完成干管、次干管排查比例≥4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53.06%,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190mg/L、BOD₅浓度≥88.5mg/L;

3.到2027年底,完成干管、次干管、支管排查比例≥6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55.06%,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200mg/L、BOD₅浓度≥91.5mg/L;

4.长期来看,将持续推进排水系统创建,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稳步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质效。

二、《方案》的整治范围有哪些?

《方案》整治范围为罗甸县县城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涵盖老城片区、城西片区、城北片区、城东新城片区,涉及35条主要路段的排水管网及配套设施,服务人口约8.5万人。

三、县城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县城污水处理厂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部分设备老化、磨损严重,工艺处理构筑物存在缺陷,管理维护不到位,影响处理效率和效果。

2.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老城区雨污混流、错接乱接现象普遍,管道老化、破损严重,部分区域存在污水溢流河道问题;新城区功能性缺陷突出,管道沉积问题与老城区差异较小;部分路段排水能力不足,大到暴雨期间存在3处内涝区;地下暗河分布较广,对管网维护改造造成不利影响。

3.污水收集效能问题。雨污混接、外水入渗(河水倒灌、雨水入侵、地下水入渗)等导致污水浓度偏低,2024年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仅157~406mg/L,BOD₅浓度82.5~147.0mg/L,影响处理效果。

四、《方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1.系统排查分析现状。全面排查县城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建设、运维及管养情况,划分一级至四级排水分区,在8个关键点位开展水质水量监测,明确各片区污水收集率、水质超标等问题及成因。

2.制定针对性整治方案。根据排查结果,分片区推进治理:

老城片区:建设大乐亭水库排涝通道,改造排涝沟、新建排水箱涵及配套设施,消除雨污合流点12个,修复破损管网3处;

城西片区:消除雨污合流点5个,修复破损管网2处,疏通管网1000米;

城北片区:新建雨污管网5.5千米,开展清污分流改造,排查混错接问题,疏通清淤500米;

城东片区:建设雨污管网6.4千米及排水箱涵,配套建设检查井及雨箅子,消除雨污合流点4个。

3.推进重点任务实施。按年度开展管网排查,2025—2027年累计完成管网更新改造、疏通13670米;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设备更新及扩能改造,新增处理能力1万m³/d;建立管网问题点分级分类整治清单,2025—2027年分别整改11处一级问题、18处二级问题、9处三级问题。

4.着力强化保障机制。必须建立和完善组织协调机制,明确各责任主体的分工;进一步健全长效运维和监督考核机制;确保整治工作的建设及管养资金得到充分落实,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同时,加强政策支持、技术标准建设和宣传引导工作,以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文件原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