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政策解读

罗甸《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发展路上,罗甸要实现“七个突破”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本网讯】2月20日,记者在罗甸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式上获悉,“十三五”期间,罗甸将致力于实现“七个突破”,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取得新突破

罗甸县将继续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罗甸县将实现产业脱贫4.39万人、转移就业脱贫2.3万人,实现3.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

为确保完成搬迁目标,罗甸县将充以园区建设、景区开发、特色小城镇经营为主要载体,分类别、有计划地实施整寨和分散搬迁,确保“搬得出、有事做、能脱贫”。与此同时,罗甸将建立完善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向贫困村组倾斜,因地因人施策抓好贫困村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转移就业、结对帮扶等工作,拓宽贫困对象增收渠道。

打造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取得新突破

罗甸将围绕特色突出、要素集聚、绿色生态和增收增效,深化拓展“185”工程内涵,积极探索农业园区化发展的新路子。按照计划,“十三五”期间,罗甸将着力于改善水利设施,实现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3座,解决有效灌面26万亩以上。罗甸将继续支持鼓励社会资本采取承包、租赁、联合、入股等多种方式培育新型主体,参与或直接投入现代农业园区开发建设,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引领性、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菜、果、药、畜(禽)、林(茶)等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变“单干”为“抱团”,增强“抗风险、可持续”能力。 同时依托火龙果、脐橙、艾纳香等主打品牌,利用其“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生产环境难以复制”的优势,做有品牌引领的大产业,做有市场前景的好产品,并着眼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理论创建品牌。

“十三五”期间,罗甸将推动产业跨界,建成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在“接二连三”上拉长链条、增加收入。

推进山地城镇化体系取得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罗甸将按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农村让人们更向往”的理念,将城镇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注重融入故土田园,缔造让人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下记忆的“最情怀人居”。

罗甸县将立足“水之城、玉之城、灵性之城”的城市新定位,打造贵州最美湖城。这既是“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的总目标,也是吸引人、能操作的总抓手。

罗甸县将通盘考虑空间布局,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大原则,重点抓好“一城两区”三个关键部位,下活罗甸县城镇化建设一盘棋的。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功能定位和区位条件,把边阳打造成副中心城市,红水河建成旅游物流重镇,沫阳实现城镇化带动罗甸社会全面发展“大战略”。 

罗甸县将系统谋划产城互动,急把产业培育贯穿于整个城镇化过程的始终,坚持做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在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中,把形成产业、带动就业作为首要考虑因素,实现产城互动发展,带来更多的财气,聚集更旺的人气,实现新增城镇人口2.5万的远景目标。

打造大健康养生休闲旅游重镇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罗甸借助暖冬、长寿、临水和距“天眼”最近等比较优势,开展了许多工作。去年更是一举获得了“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火龙果之乡”、“中国野钓基地”等几张含金量高的旅游文化名片,为罗甸县实施大健康养生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五”期间,罗甸将继续着眼健康养生主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城桃花源养生度假小镇和一批各具特色的生态养生社区建设,把边阳、沫阳打造成承接“天眼”的配套服务基地。

罗甸是离省会贵阳最近的“中国长寿之乡”,随着惠罗高速公路的贯通,罗甸县旅游开发工作开始开始从“解决来得快”到“关键留得住”转变。

罗甸将重点谋划好、建设好一批基础设施,增强景区、景点的通达性、匹配度和服务力。到2020年建成1个4A级景区,早日融入全省旅游发展的大浪潮。

罗甸要强化与知名旅游企业和疗养机构合作,积极推进传统地产向旅游地产转变,盘活存量去库存。认真研究养老新政策,积极探索“一卡通”异地互助式、“候鸟式”养生养老机制。

发展山区新型工业取得新突破

罗甸坚持“发挥优势、做大主业、吸引配套”和“盘活存量、做大增量”的思路,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将从民族医药、硅系循环产业、新型建材产业、水电等清洁能源、宝玉石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六个方向发力。到2020年,实现新型工业发展目标:民族医药产值40亿元、税收4亿元;建成16500千伏安电热炉10台以上,打造贵州最大的硅系循环工业基地。板材产能达20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30亿元、税收3亿元。玉石及相关产业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1亿元。农产品加工引进精深加工企业3至5家,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5000万元。

推动红水河临港经济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罗甸围绕打造黔桂交界地带的区域中心,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战略机遇,重点抓好交通、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红水河临港经济区开放平台,打造贵州南部物流集散地。

罗甸将重点推进规划中的高速公路、罗甸机场、红水河航运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争取贵百快速铁路过境罗甸,真正使罗甸成为省会贵阳从23个高速公路通道出省最近的县,成为贵州南部交通新枢纽。同时,全面实施境内国省道和县乡道改造,扎实抓好县域环线、环湖公路建设,完成通村水泥路建设,实施通组公路及村寨路面硬化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群众出行条件。

罗甸还将实施骨干网络优化、城镇网络覆盖、农村宽带延伸、数据中心集聚、“天网工程”二期、“科技强安”、“云上罗甸”平台等重点信息化工程,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建设,提升区域中心信息化支撑水平。

建设充满活力和谐社会面取得新突破

罗甸县“十三五”期间工作的目标是让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百姓,让整个社会面充满活力与和谐。

坚决承接好上级部署的改革要求,让顶层改革在罗甸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主动谋划好本级的创新举措,让利好政策更接罗甸地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保护好基层一线的探索激情,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包容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改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扎实推进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基本普及15年教育,争创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完成农村幼儿园、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免除(补助)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高中、大学的学杂费,让寒门学子求学无忧,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

力争镇镇建成二级乙等或同等服务水平医院,村村建成标准化卫生室,统筹好合作医疗与大病保险,不让一名群众困在“健康线”。以强化基本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临时困难救助等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农业保险、财产性资源保障覆盖面,探索城乡居民在意外、大病和养老等商业补充保险保障实施机制,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不让一个家庭低于“保障线”。

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以城乡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为主体、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新型城乡社区管理服务机制,增强基层群众自我管理和服务能力。用3年时间新建第二轮行政村合并后的村级办公用房。

积极探索非诉讼调解司法确认机制建设,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建立基层调处化解矛盾综合性平台,坚决遏制各种矛盾纠纷扩大化。

抓好“七五”普法工作,扩大公共法律覆盖面。严格安全生产管理,突出重点行业领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积极支持国防事业建设,加快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